讓幼兒專心的六種方法--奇蜜育兒報(2歲4個月)
許多父母都很擔心,小小孩現在的「不專心」將會影響日後的學習成果。
不過,嬰幼兒的專注力有一定的發展進程,孩子真正的專注力表現,有時往往與父母所認定的「專心程度」有很大的差距,
我們通常都會高估孩子該有的專心時間,你所認為的「不專心」,往往正代表了孩子積極的探索與學習。
所以,讓我們先從孩子的發展觀點去理解孩子、接納孩子,才能給予孩子最適當的教養策略。
(本篇專業論述文字取自 " 讓幼兒專心的六種方法--奇蜜育兒電子報 ")
0-2歲的專注力特徵
孩子在二歲之前,每聽到一個新聲音、看到一個新影像、摸觸到一個新感受,在腦袋裡就會形成新的連結。
這些豐富的經驗,就成為負責智力發展的腦區——前額皮質(prefrontal cortex)最為重要的刺激來源。
但是,這些刺激連結的種種行為,像是:到處探索、事事好奇、靜不下來,往往就是小小孩被父母認定的「不專心」表現。
爸媽其實不需要刻意糾正, 孩子只要在具有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,專注力自然而然就會增加。
一般而言,到二歲左右,如果孩子專注於某件事的時間,能達到7分鐘左右,就是很正常的發展表現。
小蜜拉幾個月月齡開始我就觀察她的專注力表現,第一次仔細盯著她把玩某樣東西是她抓著小花固齒器咬,
小蜜拉可以啃固齒器啃個20分鐘,口水都流到手臂上了都不會放掉,不過除了固齒器就沒有什麼玩具可以讓她專注玩超過五分鐘的,
小蜜拉快兩歲開始接觸拼圖,我發現拼圖真的是很好的玩具,可以訓練孩子手眼協調的能力,也能訓練孩子的專注力,
小蜜拉很愛玩拼圖,她會想要一口氣挑戰眼前所有的拼圖,一盒益智拼圖從4~9片,她可以很有耐心地慢慢玩,
漸漸的,小蜜拉就可以專注在遊戲時間上越來越久。
2-5歲的專注力轉變
二歲之後,大腦的發展有了明顯的改變, 孩子的學習方式似乎已不再是漫無目標的探索行為,而是轉變成有特定目標的學習,
例如:學會移動身體、學習溝通表達、建立基本概念……等。
所以,針對這年齡層孩子的專注力引導策略就必須隨之改變。
一般說來,營造出一個愉快、沒有干擾的學習環境;教導孩子如何克服學習上的困難;幫助孩子建立成就感,這都是最為重要的引導原則。
小蜜拉目前除了戶外跑跳溜滑梯之外,最喜歡的靜態遊戲是拼圖跟貼紙書。
拼圖跟貼紙書都是我覺得很好的益智遊戲,兩者也都能訓練孩子的專注力跟手眼協調,還可以藉由遊戲中認識生活物品顏色圖形等等。
我帶小蜜拉去家附近早餐店吃早餐,她吃完後我就給她一本貼紙書玩,球球館的“我愛我家貼貼樂”貼紙書小蜜拉已經貼了N本了,
從一開始連貼紙都不會撕下來到現在已經可以準確貼到正確位置上,她還是玩不膩,給她一本可以專注地玩半小時左右,很棒。
隨著認知能力的逐漸成熟,孩子專心的時間也會慢慢增加。
不過要提醒父母的是,因為孩子面對的事件不同,能夠專心的時間也有明顯的差異。
所以,只要孩子能專注於有興趣的活動中,注意力時間的長短就不是這麼重要了。
讓孩子更專心的六種方法
專注力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養成,而且培養專注力最有效的場所,是在家庭中養成。
因此,想要增進孩子的專注力,就從現在和孩子一起從生活中做起吧!
1.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
絕對不要小看規律生活的重要性。每天有固定的作息時間,對於0~3歲的孩子更是格外的重要。
規律的生活作息,不僅會讓寶寶覺得很有安全感,情緒的穩定度也會隨之提升,毛毛躁躁的現象就會明顯的減少。
小蜜拉目前2Y5m,白天大約在下午3點左右會睡一次午睡,大約睡兩小時,假日的時候如果出去玩過頭,比較累的話大約四五點也會沒電要補眠,
偶爾撐到晚上都沒睡的話就大概晚上八點就真的會體力不支XDD,小蜜拉的生活作息從兩個多月開始就很固定,多虧婆婆平常在帶她的時候有嚴格訓練哈,
小蜜拉醒著就是用力玩,沒電了就是睡睡去一覺到天亮。
2.減少不必要的干擾
孩子有許多自我探索的時間,當孩子正忙於自己的「工作」時,請不要任意打擾、或要求他用別的方式來操作。
父母過多的指點或打斷,往往不會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,反而是打壞了孩子原本高昂的興致。
再者,電視的聲光效果,也是干擾專注力養成的主要原因,通常當我們想要安靜的與孩子互動時,請記得先將電視關掉。
小蜜拉每天都要煮菜給媽媽吃,從她越來越認識食材之後我就跟她玩點餐遊戲,她自己也會問我“媽媽吃什麼?“,
通常我都是在旁邊看著她找食材裝盤忙東忙西,讓她自己忙。
最近小蜜拉也蠻愛畫畫的,在塗著色本的時候她說她想畫蝴蝶但其實塗了一隻牛出來也沒差,她愛從左邊塗中間塗都嘛可以!
3.重視生活的規範
可以與孩子一起設定家中的規範,如:吃飯時不可以邊吃邊玩、看電視有一定的時間……等,
當孩子越來越能夠理解規範、並能遵守規則時,你就會發現,孩子的專注力與控制力也就跟著提升了。
小蜜拉吃飯習慣就比較不好,她餓的時候就可以吃很多,不餓就真的一口都不碰,固定時間叫她吃飯她未必賞臉,
現在依然在努力訓練她吃飯就要坐在餐椅上吃,要跟著大人一起吃飯。
4.營造「專注」的家庭氣氛
專心的聽孩子說話、專心的跟孩子說故事、全家人都專心的吃飯……你的「專心」和「專心」的氣氛,
能讓孩子養成穩定的情緒及專注的好習慣。
5.引導孩子學會專注的技巧
其實,專注的技巧並不需要刻意的教導,只要多多運用親子相處的時間,就能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學會「如何專注」,
例如:散步時,引導孩子觀察周圍事物、聽聽不同的聲音;進行美勞遊戲時,鼓勵孩子自由創作,讓樂趣與成就感延伸成專注力。
6.養成親子共讀的好習慣
和孩子共讀圖畫書,除了可以增進孩子的語言與認知學習,其實,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。
一般說來,喜歡閱讀的孩子專注力表現也比較好。所以,每天一本圖畫書,就是最是方便、也最省錢的專注力培養課程。
小蜜拉很愛看書,她念書有自己的想法,通常她拿到一本新書就會很興奮的翻過一遍,然後把裡面所有她會的她認識的東西一一指出來,
然後彙整本塞給我說媽媽唸媽媽唸,兒童繪本最棒的地方就是圖案鮮明字很少,對我這種很沒想像力的媽媽來說也很輕鬆,
因為我都讓小蜜拉自己講她覺得是什麼,例如一顆蘋果跟一棵樹,她說蘋果掉了,我就說啊,蘋果掉了啊,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了嗎?
小蜜拉會很大聲的說”對,蘋果(從)樹上掉下來了“
讓幼兒專心的方法很多,從教材玩具的給予到大人的訓練陪伴,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親子間的互動。
我的觀察是放一樣玩具給孩子玩,剛開始新奇可以研究很久,但兩三次之後就專注不到三分鐘,如果大人在旁邊陪,有時甚至不需要出意見她也可以玩很久,
如果再加上一來一往的問答互動,孩子更能專注也更喜歡這個玩具,也更能發展出不同的玩玩具方式。
觀察孩子,理解孩子,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吧 !